森美兰是何方胜境?相信很多香港人甚至没听过这个地名。但港人对疫情前常去度假的马来西亚却是很熟悉的,森美兰正是“大马”的一个州。
疫情阴霾不散,春节不能出游,但阻隔不了笔者与多年“闺蜜”、森美兰客家文化博物馆长孔菊华的闲话家常。
(孔菊华馆长展示客家妇女的蓝色花布祺袍。)
森美兰州逾半人口是马来人,印度裔占约一成半。华裔占约二成,属于第二大族群。这些人大部分是十九世纪锡矿大开采时期从广东客家山区迁来的矿工后裔。当地的“梅江五属会馆”有近二百年历史,见证了客家人“下南洋”谋生的全过程。
(笔者于2015年走访马来西亚“梅江五属会馆”。)
森美兰的首府译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芙蓉。离首都吉隆坡只有一小时车程,全市四十万人口,客家人占了四分之一,籍贯大部分是惠州、梅州。
听孔馆长说,今个农历新年,当地华人除了到庙宇烧香祈福,还多了一个去处,到访刚刚落成的森美兰客家文化博物馆,来一场穿越时空的人文之旅。
孔馆长还是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森州兰分会主席。据《南洋商报》的报道,创建客家文化博物馆是她接任主席以来的首个长远目标。项目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以马来西亚著名的百年客家村文丁为蓝本,在博物馆内以“一比一”比例复制。
在芙蓉,客家生活方式的气息非常浓厚。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孔馆长把弘扬客家传统美食作为第二期的目标,目前正物色业界的佼佼者合作,以预订方式让游客可以到客家文化博物馆品尝正宗客家菜。
第三期的目标是兴建客家围龙屋。孔馆长告诉笔者,她将设计好百家姓的堂号,以引发马来西亚的客家新生代年轻人走进堂号寻根问祖,使中华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在异国他乡创办客家博物馆非常不易,所幸马来西亚各级政府都支持文化多元。众人添柴火焰高,很多热心的乡贤更是慷慨地把家族世代珍藏的文物拿出来,捐献或惠借给该馆。
客家人是森美兰州早期开发的先驱,建造了近六成的芙蓉城区,留下了大量的物件及图文资料,是研究客家人下南洋的丰富矿藏。举一例,首都吉隆坡的开埠功臣叶亚来,就是来自惠州淡水镇的客家人,他飘洋过海抵埗马来半岛,正是在森美兰上岸,在芙蓉打拼了一段时间才到吉隆坡拓展。这些史料都需要采证、收集及整理。
叶亚来书写了客家人闯荡东南亚的传奇。1879年,叶亚来一跃成为吉隆坡首富。当时吉隆坡的土地,有三分之二在其名下。全盛时期,他雇用了逾五千名锡矿工人,亦是拥有最多锡矿的商人。达者兼济天下,叶亚来还创办了吉隆坡第一所华人学舍,教育华人子弟。
1999年,第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吉隆坡举行。当时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在主持开幕时感言,如果没有把客家人的事迹写入历史,没有把华人甲必丹的贡献纪录在案,吉隆坡的历史将是不完整的。
客家人对当地的贡献,不仅马来西亚政府认可,当年的英国殖民政府为了纪念叶亚来的贡献,特别将吉隆坡市中心叶亚来故居前的道路命名为“叶亚来街”(Yap Ah Loy Street)。马来西亚独立后改称“叶亚来路”,延续至今。
在森美兰土生土长的菊华姐,祖籍是广东梅州。她和弟弟孔令龙曾经族谱记载的信息寻根,并回到五华县岐岭镇省亲和祭祖。孔令龙职业是会计税务师,是马来西亚多家企业与政府机构的董事及顾问。基于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获《亚洲周刊》颁发“全球杰出青年领袖大奖”,是孔先生获“世界广东侨青十杰”荣誉之后的又一殊荣。
最令笔者动容的,是菊华姐的赤子之心。她说自己其实对客家文化不太了解,客家话也讲得不太流畅。但她从未停止过努力,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乡亲,为客家族群文化的薪火传承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