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平:康熙迁海复界后,新安县涌现客家移民潮
  • 叶德平
  • |
  • 历史春秋网

  《新安县志》如此记载:“民踊跃而归,如获再生”。

  其实,玄烨并非只是单凭一颗仁心就准许复界康熙十五年。他是反复琢磨以后才决定的。首先,郑成功死后,他的后人基本只是负隅顽抗,自顾尚且不暇,更遑论侵骚清国。其次,迁界海禁带来的经济捐失“不可数以亿计”;康熙十五年慕天颜的《请开海禁疏》如此说道:“可知未禁之日,岁进若干之银,既禁之后,岁减若干之利。揆此二十年来,所坐弃之金钱,不可以亿万计,真重可惜也”。

叶德平:康熙迁海复界后,新安县涌现客家移民潮

  康熙二十二年,玄烨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在澎湖大败郑军将领刘国轩所率领之海军,随后郑氏纳土归降。终于,由父辈延续今日的威胁彻底解除了。玄烨要一新气象,于是听从了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建议,颁布了“复界令”,并复置新安县:

  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田地,可给民耕种……遂尽复所弃地与民,各就地险易,拨置戍兵,疏上报可。自是沿海内徙卫所、巡司、墩台、烽喉、寨堡、关隘,皆改设于外,略如明初之制。

叶德平:康熙迁海复界后,新安县涌现客家移民潮

  玄烨派遣吏部侍郎杜臻、内阁学生席柱差往福建、广东主持有关事务。临行前,一向爱民如子的玄烨还特意告诫了二人:“迁移百姓事关紧要,当查明原产给还原主,尔等会同总督巡抚安插,务使兵民得所”。

  折腾了二十二年,“生灵之祸莫惨于此”的迁界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包括香港在内的新安县迎来了新纪元。

  大奚山(今日的大屿山)诸岛尽复业居往耕种。遂撤海禁,令船只捕取鱼虾如旧。 部分回归故土的百姓对康熙的复界感恩载德:“福建、广东两省沿海居民,群集跪迎,皆云:我等离乡土二十余年,已无归乡之望。幸皇上威德,削平寇盗,海不扬波,今众民得远故土。保有室家,各安生业。仰戴皇仁于世世矣。”

  不过,经过了二十二年的迁界,新安县已经元气大伤。原来的居民伤的伤、死的死,余下的已经不多;加上,由于“诸乡久迁未后复,田尽荒废” ,健全的也不想返回家乡。

  康熙二十三年,根据《新安县志》统计,迁移到新安县的人丁只有134人。到了二十二年,则只有107人。

叶德平:康熙迁海复界后,新安县涌现客家移民潮

  看着这些数字,玄烨犯难了。在农业社会中,人丁等于生产力;没有人丁,新安县只是荒村废地一块,自给不足,反倒过来要朝廷照顾。而且,不充实这边境地区的人口,估计很快又会沦为其他叛乱势力的温床。

  紫禁城内的玄烨坐立不安,为着这个问题头疼不已。他想起亲政那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在奏折中提过的方法——招徕移民,充实因战乱而人口急降的四川省。玄烨认为这一个方法可以用在新安县之上,于是,他下令鼓励广东福建居民南移,连同西南诸乡的迁民,尽皆复业。

  玄烨努力招募其他地区百姓开垦军田,一些原居梅州、潮州、惠州地区的客家人,纷纷走出山区,希望到人口空虚的新安县碰碰运气。香港成为了客家人主要移民的区域之一。

  原载香港《文汇报》,原标题为《迁界与复界》。(叶德平)

  作者:叶德平博士,香港资深教育工作者,知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常委,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讲师,中文、历史课程学术统筹,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未标明来源于“历史春秋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邮箱:6465372@qq.com;QQ:646537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