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天那么遥远
  • 林炎清秋
  • |
  • 历史春秋网

  人们常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杜甫对春天情有独钟,他的一生写了很多关于春天的诗句,遗憾的是,他人生的春天,一直没有到来。

  京兆杜氏是中国古代一个威名赫赫的大士族,族人多为官,名人辈出。其中就有西汉御史中丞杜周。作为京兆杜氏的后人,杜甫有高尚的理想抱负,希望像他的先人一样爵位显赫,为国之栋梁。

  杜甫的父亲曾任职兖州司马,二十几岁的杜甫常常游于齐赵。初识张氏好友,他写道“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张氏隐居山中,品质高洁,不染尘埃,杜甫感动于好友的情怀,与之畅谈对饮。这时的杜甫正值风华,气概豪迈。

  天宝初年,杜甫应考进士没能上岸,不得不转投权贵之门,文人干谒走拜,大多崎岖坎坷,他客居长安十年,期间生活困苦,郁郁不得志。

  天宝末年,杜甫有机会让唐玄宗看到自己的佳作《三大礼赋》。玄宗觉得文笔奇妙,就让他来监考作文,并先后让他做河西尉,京兆府兵曹参军的职位,其实,这是两个低阶无用官职。这时候的杜甫已经四十岁了,还前途渺茫。

  公元755年末,安禄山叛乱,京师沦陷。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次年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回长安,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杜甫像一枚落叶飘在长安。

  公元757年,杜甫写下千古名篇《春望》,曾经的国都繁华尽逝,本应鸟语花香却经历着战火硝烟,眼前满目疮痍,江山残破不堪,国破城春,令人悲戚,诗人忧虑重重,日渐衰老。

  之后,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到河西地区,拜见了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拾遗又称作言官,类似于谏议大夫、补阙、正言、司谏之类的官员。

  当时杜甫的好友房琯担任宰相,房琯带领军队讨伐叛军,不幸战败,被贬为刺史。杜甫为好友说情,被肃宗贬到华州。战乱年代,粮食短缺,杜甫不能养活家庭,回家探亲,小儿子竟被饿死了。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严武家与杜甫家是世交,他举荐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

  杜甫性格浮躁,气量不大,喝酒占着严武的坐榻,还醉话连篇:“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暴脾气,对杜甫却非常宽容,并不生气。

  蜀中生活是杜甫一生中较为安定的时光,浣花溪畔,景色如画,杜甫种花植竹,水边建起茅草屋,与乡野村夫无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入夜,春雨绵绵,他屏息倾听,欣欣然,不能入眠,期待着黎明到来,期待着繁花盛开。

  诗人漫步江水东岸,春风和煦,桃花开得灿烂,他不禁思忖,到底喜欢深红呢还是浅红呢?黄四娘家的花儿太茂盛,把小路都遮蔽了,万千花朵压弯枝条。彩蝶依恋芬芳,翩翩飞舞,黄莺娇软,欢声啼叫。

  可惜好景不长,这样悠闲的生活随着严武的去世结束了,郭英乂接管成都,郭英乂很粗暴,杜甫不能与之相处,就游历东蜀去找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也去世了。杜甫就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晚年的杜甫寄居耒阳,对于杜甫的死,民间有几种说法,有的说中毒,有的说食肉太多,消化不良而死,还有的说自沉于水而亡。这些都不重要了。杜甫一生,创作卓著,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很多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淮南子·说林训》中写“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蚌病成珠,古今至文,皆是如此。

未标明来源于“历史春秋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邮箱:6465372@qq.com;QQ:646537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