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怎样看韩信与田横
  • 林炎清秋
  • |
  • 历史春秋网
苏轼在其文章《拟孙权答曹操书》中写道: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不能死于牖下。自古同功一体之人,英雄豪杰之士,世乱则藉以剪伐,承平则理必猜疑,与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
苏轼说:田横是齐国残余,汉高祖不计前嫌,派使者到海岛说服他归顺,并承诺加封,但田横宁肯自刎,也不愿意臣服于刘邦。
田横同样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喜欢。徐悲鸿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1930年完成的大型历史题材布面油画《田横五百士》,表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其中人物的悲壮和凛然,在抗日战时期一直激励着徐悲鸿先生,给他力量和勇气。
秦末汉初,齐国被刘邦的大将韩信占领,齐王田横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东部沿海的一个岛上,刘邦两次派人劝降,并承诺:大则封王,小也封侯。田横不愿意投降,但为了保全岛上五百人的性命,只好带两名将士随汉使去见刘邦。途经驿站,田横故意说要沐浴更衣,对俩将士说:“刘邦是汉王,我是齐王,我们应该平起平坐,而今他夺得了天下,我去投降,这不是件耻辱的事吗?”他嘱咐两人把自己的头颅割下来送给刘邦,以此保全自己的手下,随后自刎身亡。
刘邦佩服田横,以王的礼遇厚葬了田横。随行的两名将士,也在田横墓前掘穴自尽。后来,岛上的五百个士兵得知田横已死,也全部自杀,刘邦很受感动,全部厚葬了他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横五百士”的故事,他们的品节感动着后人。不慕富贵,舍身取义,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高尚节操。
而韩信呢,和田横有迥然不同的人生。韩信出身卑微,他曾是胯下之辱的笑柄,被人任意侮辱也不反抗,他又是背水一战的将军,面对赵国的十万大军临危不惧,置之死地而后生,他诛项羽,灭赵、燕、齐等诸侯,他是汉朝的开国元老,他战功卓著,丰功伟绩,却不得善终。
有人说,韩信之死,是因为其情商不高,有的说因为他恃宠而骄,有的说因为韩信锋芒逼人。
韩信功高盖主,汉朝的天下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即使他忠于汉室,甚至追捕自己的好友钟离昧取悦刘邦,可刘邦始终不信任他,找了个机会,把他降为淮阴侯,且拿了他的兵权。最后,被吕后诛杀于长乐宫。他在临死前悲愤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苏轼说: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却未能寿终正寝。自古以来,凡是英雄豪杰,乱世时需要他征战,和平时期必遭猜忌。苏轼认为与其像韩信一样被诛杀,不如田横那样有气节的死去。
韩信是军事家,被后人称为“兵仙”,他为后世留下很多著名的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不可否认,田横的高尚气节值得后人学习。窃以为,韩信则用其超卓,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于历史的银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未标明来源于“历史春秋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邮箱:6465372@qq.com;QQ:646537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