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陵之兴和其中的曲曲折折
  • 王德恒
  • |
  • 历史春秋网

  一 瑞云宫宮碑证实兴陵位置

  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辑《北京金代皇陵》中,认为清代所修的小宝顶前面应该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兴陵所在。目前因为没有发掘,缺少物证,尚难定论。

  但是,兴陵在太祖睿陵一侧相距不远是确切无疑的。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瑞云宫宫碑。

  道教的“瑞云宫”的宫碑,在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笔者1990年时所写的《北京的皇陵与王坟》一书,将这方道教坟茔碑模糊的写在了睿陵和兴陵的旁边了。现在仔细回忆当时普查的情形,看见的宫碑是在东侧的小山坡上,留有照片。是农民为了种地挪过去的,碑座还在原处,而且有沟纹砖和碎石,夯土层也十分明显。这个位置是紧挨着小宝顶的,也就是说临近的是兴陵,和睿陵没有什么关系。

  金世宗晚年,特别荒淫,每天要服食丹药,虽然在邱处机的劝导下,对房事收敛了一些,但是,终竟没有停止,而且他始终留王处一在他身边,都是为了保健配药。所以,下葬也要全真教的道士陪同,这个王道通有幸葬在皇家陵园兴陵旁边,他一定是个不简单的人物。瑞云宫在兴陵旁边,是见于史料记载的。

  瑞云宫宫碑全文如下:

  钦授瑞云宫

  祖师灵阳真人门下宗主

  都提点受洞徽崇真宫(京)

  大师王道通仙茔

  可惜,立碑的年月日看不清了,金世宗陵侧为道士建坟,并记载了宫号道教爵位,可见当时对道教是尊崇的了。

  金代佛道并崇,在丹鼎、符篆两派之外,又新创全真教。全真教的创始人王喆,曾考中金朝的甲科武举,后在终南山弃家立教,号重阳子。他收马钰(号丹阳子)、潭处端(号长真子)、刘处玄(号长生子)、邱处机(号长春子)、王处一(号玉阳子)、郝大通(号广宁太古真人)、孙不二(号清净散人)七人为弟子,创立了全真教,后世称七弟子为道教七真人。“灵阳真人”当是七真人同时代同辈份人,王道通应是晚一辈的道士。金世宗时期在京城多设道教宫观,召道士讲法传教,邱处机、王处一、刘德仁都曾应召的道士,传教得法,死后才能在太祖陵侧择地立墓,并被“钦授瑞云宫”。当然,这座“宫”建得也是颇有规模,使得县志、《日下旧闻考》都作了记载,并成为兴陵所在地的标志。

  二不同寻常的成长道路

  金陵诸陵所葬之人,最值得一书的当是兴陵葬主金世宗完颜雍了。

  金世宗和他的妻子乌林答氏即昭德皇后,是能入传奇的人物。

  完颜阿骨打离开人世的这一年3月1日,四太子完颜宗辅的渤海籍妃子李氏生下了完颜雍,女真名完颜乌禄。当这个女真与渤海混血种的男孩来到人世后,即生活在金朝上京的王宫里,得享荣华富贵。但是,完颜雍却从未见过使他的家族荣登为皇族的祖父,仅是在出生五个月之后,只懂吃奶的完颜雍,以本能的婴儿啼哭声,伴同长辈们的哀痛,为他的祖父志哀。

  在完颜阿骨打死去的时候,完颜雍的父亲完颜宗辅时年二十八岁,已经是跟随父王出征多年,屡立战功的金朝名将。其后,又伴随完颜宗翰出征中原,完成了灭辽灭北宋的大业。

  1127年(金天会五年)8月,完颜雍5岁的时候,完颜宗辅升为右副元帅,镇守燕京。三个月后,完颜宗辅充任讨伐南宋东路军的主帅,略地山东、淄、青,并在乐安一带一举击溃宋将马括统领的二十万大军,迫使宋高宗赵构仓皇渡江南逃。1130年完颜宗辅再率兵到陕西、山西,与金兀术合兵一处,同宋军名将张浚鏖战于富平,打垮了宋军十八万。1132年,因战功升任左副元帅,其上只有完颜宗翰一人了。从表面上看,他是全权主持金国西北地区的军政要务,西抗西夏、南压赵宋的统帅。实际上在金太宗的策划下,利用完颜宗翰回上京进行皇储的安排和帝位的安排的时候,他得到太宗的旨意,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利用这个机会,掌握了全国的军权。关于这次南征,金兀术由于不知情,还激烈地进行过反对,但是,完颜宗辅不动声色,按计划进行,待军权全部到手之后,他只让刘豫在前方厮杀,自己却按兵不动,果然,金太宗逝世的消息一传来,他命金兀术返回上京奔丧,自己有条不紊地将军队撤回,保持了边境的平安,使金熙宗顺利地登上了皇位。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其实都是完颜宗干在背后的安排,但是,是完颜宗辅直接完成了配合政权的交接和掌握了军权。这样,使军权牢牢控制在太祖一系的手中,即从旁姓完颜那里(宗翰)夺回了军权,又没有落到太宗一系宗磐的手中。应该说,在太宗逝世前后,对于金国全局的安定完颜宗辅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

  幼年的金世宗,主要受母亲的教诲。依金的习俗,丈夫死后,妻子应当嫁与宗族的人。李氏却不愿接受这种落后的习俗,就在辽阳出家为尼了。

  完颜雍长得很魁伟,性格沉静明达,又善于骑射。年轻时,他每次出猎,很多老年人都跟了去看,赞赏他的骑射技术,“国人推为第一”(《金史·世宗本纪上》)。他为人宽厚,常随叔伯们四处征战,将士都很推崇他。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1148),完颜雍以宗室子授光禄大夫,封葛王,为兵部尚书。

  金熙宗在位后期,时常酗酒,杀戮亲贵大臣,唯有对完颜雍比较好。什么原因呢?原来完颜雍的父亲伐宋时,得到了一条宋朝皇帝用过的白玉带,作为传家之宝。完颜雍很珍爱它。金熙宗时,完颜雍的妻子乌林荅氏,对他说:“此非王邸所宜有也,当献之天子”。完颜雍觉得她的话有道理,就将白玉带奉献给金熙宗,博得金熙宗的悼平皇后的欢心,也得到金熙宗的信任。海陵帝即位之初,完颜雍判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牧,不久,判大宗正事,改为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后又改为燕京(今北京)留守、济南府尹、西京(今山西大同)留守等职。完颜雍能文能武,在女真贵族中威望较高,海陵帝对他很不放心,经常调动他的官职。乌林荅氏又劝完颜雍多向海陵帝进献珍异,以打消他的猜疑,免遭诛身之祸。完颜雍照妻子的话,把辽骨睹犀佩马、吐鹘良玉茶器之类的珍宝,送给海陵帝。海陵帝认为完颜雍怕他,对他又很恭顺,疑忌之心稍解。但在完颜雍任东京留守时,海陵帝还是派了心腹高存福任东京副留守去监视他。

  貌似平和处处谦让的完颜雍,终于等来了机会。

  三 等来了机会,称帝

  正隆六年(1161),海陵帝动员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南伐宋朝,搞得“民皆被困,衣食不给”,“民不堪命,盗贼蜂起”。契丹人不愿当兵,杀了金朝官吏,夺取3000副兵甲,举兵起义。海陵帝的统治更加不稳。

  完颜雍的舅父李石劝他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夺取帝位,他并未否认。而是积极修造兵甲。这件事让高存福知道了,偷偷派人去告诉海陵帝;同时还同推官李彦隆图谋杀害完颜雍。幸好高存福的家人向完颜雍告了密。海陵帝得悉,派谋良虎去杀害宗室兄弟。完颜雍听到这些,心里非常恐惧,李石劝他及早即位。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讨论备“贼”事为借口,将东京官吏召到他母亲出家的清安寺开会。高存福不敢来,完颜雍派人多次去召他,他才来。完颜雍当场把高存福和李彦隆抓起来。十月初三,南征万户完颜福寿等率领金军两万人从山东前来,完颜谋衍率兵五千余人从常安(今辽宁沈阳东北)前来,他们都是来投奔完颜雍的。七日,各路军队入城,共同击杀高存福等人。

  第二天,诸军官属来到完颜雍的府第求见。完颜雍刚刚走出来,诸军官属在庭下高呼万岁。完颜雍推让了一番,将领、官员一再劝进。于是,完颜雍亲赴太庙,祭告祖先,再来到宣政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金世宗。全世宗即位后,改元大定,废黜海陵。从此开始了他为期29年的统治。

  金世宗能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并非偶然的事。从他本人来说,自为官以来“久典(主管)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有丰富的实际统治经验。因此,无论在女真贵族或渤海大族中,他都很有声望。从当时金朝最高统治者海陵帝来说,他由于指挥南伐宋朝的战争,远离了金朝的统治中心,给完颜雍的即位带来有利的条件。更主要的是,海陵帝的伐宋战争,极不得人心,金朝从上到下,都反对这场战争。这就更为完颜雍的即位,提供了条件。

  四 必须说一说的完颜雍的母亲

  完颜宗辅的渤海籍妻子、完颜雍的生母李氏李弘愿,出身于辽阳渤海世家,读书明礼,很有文化教养,曾对幼年时期的完颜雍给予多方面的影响和教诲。渤海作为中国境内的一个古老民族,远在大唐王朝的时候,即建立了政权,成为一个文化较为发达的海东盛国。公元926年,辽国契丹贵族灭掉了渤海国,其领地也尽为辽廷所占有。后来,辽廷又“恐为后患”,便决策将渤海亡国遗民,尽迁至辽朝治下的东京辽阳府地区定居,以便于控辖。李氏娘家的先祖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举族迁居来辽阳落户的。

  初来辽阳定居的原渤海贵族人家,还颇得辽廷的优待,有才能者还可在辽廷官府里居官任事,效命于契丹贵族。李氏的祖辈也是得此政治机遇,并以自己的文才武功,“仕辽为宰相”,依旧富贵荣华。李氏的高祖李仙寿,曾在辽国皇帝遇难时救过驾,得辽廷赏赐“辽阳及汤池地千顷”,常以“李舅目之”,终成东京辽阳府地上一大强有力的渤海豪族,而与其他的渤海皇族和渤海世家大族们相比肩。

  李氏的父亲李雏讹只,在辽朝末年出任了熊岳地区的桂州观察使。当金兵南下、辽廷灭亡在即的关键时刻,又弃辽降金,并投身于助金镇压高永昌渤海军反金的战斗,“不胜而死”,李家又以此有功于金朝。李雏讹只的儿子李石,也就是李氏的胞弟,领亡父之功,被金廷“授世袭谋克,为行军猛安”。李家在金朝治下,也仍旧有一定地位。

  初兴的金国,在1116年的夏季,才得占领辽南大片土地的。金廷出于笼络辽阳渤海大族及上层人物的政治需要,广施政治联姻于渤海世家大族,下诏“选东京士族女子有姿德者赴上京”,嫁宗室子嗣做妃妾。李氏就是在这时被选中,离开了辽阳故居,北赴金廷上京会宁府皇宫,嫁完颜宗辅做妃子,成了金太祖的三儿媳,时年约二十七、八岁。

  完颜宗辅本有一个元配妻子,女真人,蒲察氏,而渤海妃子李氏又比完颜宗辅大两岁,又非女真人,所以李氏为了不遭冷遇,便以她的学识,和“内治谨严”,皆守规矩,衣服饮食器具无不清洁,干练才能,敦睦亲族的待人处事的方法,外加性明敏,刚正有决,容貌端整,言不妄发的大家闺秀的风度,终于在宫中赢得了好名声,“宗室中甚敬之”,也成了完颜宗辅身边难得的贤良内佐。

  有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李弘愿非凡的气度和智慧。

  那是在金太祖攻陷燕京以后,辽平州(今河北卢龙)刺使张觉举州降金。但是,后来金朝强行推广猛安谋克制度,而平州多年都实行的是郡县制,军民根本接受不了这种制度,所以,张觉率所部二万人马起兵抗金。当时,金太祖派了许多大将带领精锐部队前去镇压张觉,都被这个进士出身的人击败。后来,完颜宗辅联合几支部队,断绝城中粮道,亲自指挥奋力攻下平州,张觉只带几个人逃出了平州,投奔到宋朝控制下的燕京。

  实际上,当时张觉抗金也是宋朝暗中支持的。但是,当完颜宗辅率领军队逼近燕京,让宋朝燕京守将将张觉交出来的时候,宋朝竟然没有顶住压力,将张觉和他的几个儿子都杀掉,首级送到宗辅大营。实际后来郭药师降金,就是张觉这件事刺激出来的。但是,张觉夫人自杀身亡后,有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起名为张谨言。完颜宗辅和李弘愿听说,特别是李弘愿主张将那孩子要过来,由自己教养。张谨言长大后,完颜宗辅和李弘愿并没有向他隐瞒他父亲张觉的事情,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张觉还是死于完颜宗辅的手上。但是,张谨言在他们夫妇的感召下,不但没有成为仇敌,反而成为他们夫妇最为信任的人。一切机密大事都让张谨言去作。李弘愿在返回辽阳出家的时候,唯一给完颜雍留下的家人就是张谨言,张谨言终其一生效忠于金世宗。后来,张谨言还主掌内廷要事,并且上了《金史》。所以,李弘愿基本是一个政治人物。金世宗后来发动辽阳政变,其基本力量也是母亲李弘愿给准备好的。

  公元1123年(金天辅七年)3月1日,李弘愿三十岁时,生养了完颜雍,因生的是男孩,使她喜不自禁,而在宫中也深得高看。从完颜雍懂事起,李弘愿即教爱子读书习字,“教之有义方”,成了完颜雍第一位启蒙老师。

  1135年(金天会十三年)的夏天,李弘愿得到完颜宗辅病故于军中的噩耗,悲痛欲绝之余,心中不免暗暗为将来担忧。时隔几年,到了完颜雍十六岁的时候,女真宗族按照族规“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强令李氏不分辈份,改嫁皇室男子为妻。这是把封建礼教奉为神明的李弘愿所万万不能接受的事。她断然拒绝了被完颜家族收房的要求,声言将出家为尼。过后不久,李弘愿便忍痛扔下爱子完颜雍,出家为尼。她有条不紊地为儿子选择了一个理想的妻子,然后,抛下爱子,出宫返回辽阳故里。金熙宗亲自批准李弘愿建造了清安禅寺,并特赐了她一个法号——通慧圆明大师。从此李弘愿和金世宗母子之间,便很少互通音讯了。

  李弘愿出宫时为完颜雍娶的理想的妻子便是乌林答氏,其父乌林答石土黑是金朝的一员大将。乌林答氏不仅容貌端庄秀丽,而且聪颖过人,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她几次设计保护了完颜雍,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

  金熙宗当政时,喜怒无常,时常酗酒杀人。完颜雍身居兵部尚书要职,时刻有性命之忧。在这种情况下,洞达事理的乌林答氏建议完颜雍,把亡父完颜宗辅伐宋时得到的御制白玉带恭送给金熙宗夫妇,此举果然博得了熙宗夫妇的欢心。熙宗对许多人都持猜疑态度,却始终未猜疑完颜雍。

  海陵王杀了金熙宗当上皇帝后,大肆诛戮宗室子弟,特别是功臣之后。这两种身份完颜雍都具备,情势比金熙宗当政时还要危险,乌林答氏审时度势,继用前策,把佩刀、茶器等奇宝恭献于海陵王,使海陵王认为完颜雍“恭顺畏己”(《金史》卷64《昭德皇后传》),完颜雍这才躲过这场杀身之祸。

  但海陵王并没有完全对完颜雍放心。当完颜雍去赴济南尹之任要职时,为了控制完颜雍,早已深知乌林答氏对完颜雍的重要性的海陵王,让完颜雍将妻子送往中都燕京做人质,如果完颜雍抗旨不遵,就可借帮杀掉他。在这种情况下,乌林答氏毅然前往,临行前,她写了一封著名的“上世宗书”,预言完颜亮必将败北,希望丈夫不要因她的死而悲伤,“作儿女之态”,要振作起来,“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仁易暴”,“卧薪尝胆”,“一怒而安天下”。然后,乌林答氏整装前往燕京。当行到今北京良乡县固节镇时,乌林答氏觉得固节这个地名颇有持节不屈之意,于是乘左右疏忽之时,投湖自杀。

  目今考之,我素来认为《上世宗书》当是后人伪造。按当时的情景,完颜雍身边有许多海陵王派去监视他的人,乌林达氏也被监视,如果她写出“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仁易暴”,“卧薪尝胆”,“一怒而安天下”。的言语来,那只会给完颜雍招徕祸端,聪明的乌林达氏是不会做这种愚蠢的事情的。不过,这封书信文情并茂,又符合当时乌林达氏的心态,所以,被后人传诵。并写进了小说《警世通言》中。

  妻子的死,使完颜雍增加了要推倒完颜亮夺权称帝的决心。

  完颜雍在熙宗时代,曾以三路都统之职南下伐宋,配合诸将兵卒攻打军事要地顺昌,宋军统帅刘琦,带领骁将韩世忠、张浚、岳飞等奋勇抵抗,大破金兵。完颜雍由此教训中知道,不能再向南宋用兵,南北应该议和,这是他当皇帝后的一个基本国策。

  金贞元三年(1155),完颜雍由原来的葛王改封为赵王,调任地处关外的东京辽阳府出任留守官兼府尹。在辽阳的清安禅寺中,他见到了出家为尼的老母李弘愿,李弘愿这时已62岁了。直到这时,完颜雍才了解到母亲所以出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在辽阳联络当地渤海大户,积聚粮草,招兵买马,明为奉佛,暗里到处请隐士,拉高人,这时已经很具规模了。完颜雍利用母亲为他准备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又苦心孤诣地进一步发展,经过六年的准备,1161年10月,完颜雍乘海陵王率兵南下之时,在东京辽阳府的宣政殿称帝,改元大定。

  三 稳定政局

  金世宗虽然顺利地即了帝位,并且顺利进入到中都城(今北京),但他即位后的金朝政局并不稳定。

  金朝自阿骨打建国以来,至金世宗已历四帝,即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和海陵王。在这期间,金朝从政治到经济都有很大的改革和发展,统治区域已经扩展到中原地区。女真贵族依靠契丹、汉族地主建立起一套仿效汉制的统治机构和典章制度。经济上也被迫逐步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而采用新的封建的生产方式。因此朝廷内外矛盾重重。

  金世宗即位时金朝的政局不稳,还表现在金朝境内布满了各族人民的起义。因为海陵帝时,女真族大量南迁,金朝政府授予他们土地,这必然要侵夺当地人民的土地,因而激起人民的反金斗争。同时,海陵帝伐宋,在民间“征敛烦急”。女真、契丹和奚三个民族的壮丁,全部要应征入伍,这还不够,又强征汉族壮丁。丁男不能从事农业生产,而军队需要大批粮饷,就产生了经济危机。这也激起各族人民的反金斗争。其时“盗贼蠭起,大者连城邑,小者保山泽”(《金史·李通传》)。人民的起义动摇着金朝的统治。

  金世宗即位时,从对宋的战争看,金朝正处于失利的局面。海陵帝的伐宋,不像金朝初期,女真贵族处于奴隶社会时代,奴隶主贵族为满足掠夺的贪欲,都积极支持伐宋战争。这时的女真已向封建社会过渡,女真贵族大多已沉溺于富贵享乐的生活之中,不愿再去战场冲锋陷阵。金朝的军队,大部分是从各民族征来的壮丁,自然也不愿打仗。海陵帝不顾政治上的动乱,经济上的贫困和从上到下的厌战情绪,仍一意孤行伐宋。可是,他刚刚率军出发,“将士自军中亡归者相属(连接)于道”(《金史·海陵本纪》)。十月初八,海陵帝渡过淮河,进兵庐州。就在这天,金世宗在辽阳即位。海陵帝得到这个消息,仍然继续进兵。当他们抵达采石准备渡江时,金军遭到宋军英勇抵抗,大败而退。

  金世宗就是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即位的。他即位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稳定政局。

  金世宗上台后,一反金熙宗和海陵帝滥杀宗室贵族反对派的做法,一即位就表示维护宗室贵族和对海陵手下的高官采取宽容大度的政策。金世宗即位后,下诏历数海陵杀皇太后、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孙,毁上京等几十条罪过,把他贬为炀王;然后给完颜亶除掉东昏王的称号,恢复名誉,加谥号为熙宗,改葬于思陵;又修复被海陵毁掉的会宁府宫殿,恢复上京称号。他还多次下诏令,对那些被无辜杀戮大臣的家属、沦为奴仆的,恢复他们的身份;对那些大臣的遗骨,派人到各处去访求,得到以后,由官府收葬;那些被海陵无故削职、降职的官员,给予改正,量才录用。这些措施都起了安抚、笼络女真宗室贵族的作用。史书记载金世宗“临御(统治)三十年,绝少诛夷宗族之事”(《廿二史札记·金记注官最得职》),这确是事实。对于原来反对过他而有才能的人,金世宗不忌前怨,仍然重用。海陵时的尚书左丞、右领军大都督纥石烈志宁,很有才干,在金世宗即位前,曾与将领白彦敬等准备去攻打完颜雍。世宗即位后,派使者争取他们归附,志宁不但不肯归顺,还先后杀死使者九人。金世宗在用武力征服志宁之后,不但没有加罪于他,还委以重任。海陵时任东京路转运使的张玄素,也很有才能。他曾在海陵面前告过完颜雍的状。世宗即位后,张玄素去见他,金世宗对过去的事“一切不问”,反而升任他为户部尚书。海陵时曾任宰相和南京留守的张浩,是金代几朝老臣。金世宗即位后,拜他为太师,尚书令,封南阳郡王,让他入朝可以不拜,还给他在大殿的东边专门设了座位,对他十分尊敬。

  金世宗如此的做法,最高统治集团很快就稳定了。

  对于各族牧民大起义,金世宗采用招抚和镇压两手,他先派移剌扎八去招降起义军,结果扎八见窝斡势盛,反而参加了起义军。

  正隆六年(1611)底,窝斡称帝。金世宗忙派兵去镇压,派去的兵都被窝斡起义军打得大败。

  为此许多人慌乱。金世宗不漏声色又派右副元帅完颜谋衍等统兵前去镇压,叮嘱对归降者许以优厚条件,策反为主。果然到这年秋天,窝斡被人出卖,捕至京师杀死。一部分起义军投奔了南宋。

  金世宗对起义首领的镇压十分残酷,不仅把窝斡枭首于市,而且把他的手足砍下来,分悬于各个京府。然后又派人前去招抚奚、契丹各族。

  金朝是在不断地改革中发展的,其中以海陵帝的改革措施最为显著。尽管金世宗是以反海陵帝而即位的,但在改革的问题上,应当说他是同海陵一致的,而且有所发展。

  金世宗的各项改革,首推吏治改革。他的吏治改革内容,一是任人唯贤唯才,不重资历。金朝自太宗以后,选官以资历为标准。而金世宗认为。“止限资级,安能得人”(《金史·世宗本纪下》)。他对臣下说:“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若拘以资格,则往往至于耆老(老年),此不思之甚也”。选官不重资历,这就把一批有才干、年富力强的人选到了领导集团中来。

  二是官吏的升迁以政绩为准,反对苟且因循。金世宗认为对官吏应“察其奋勤则升用之”,凡是“苟简于事,不须任满,便以本品出之”(《续资治通鉴》卷一四二)。有一次,金世宗去上京,一路所过州郡,都征发众多的民夫,大修桥梁驰道,以博得金世宗的欢心。唯独同知北京(今辽宁凌源西)留守刘焕,只派少量的人把道路修得平整些。金世宗认为刘焕做得好,就升他为辽东路转运使。

  三是官吏到了一定年龄,就应当辞官。他认为人到晚年,精力总是不足的,他以自己为例说:“朕今年五十有五,若过六十,必倦于政事”(《金史·张汝弼传》)。因此他规定朝中大臣“许六十致仕”,也就是允许六十岁辞去官职。

  在法制上,金世宗主张择善而从。他认为旧的法律条文有不合适的地方,应当更改,唐朝、宋朝的法律有可用的,就用。他还对臣下说:“一制定法律条文,不要只局限于按照旧律,而且一些条文还很难让人看懂。历代的法律都在不断地修订、补充。文化低的百姓,常因不懂法律而违法。如果对那些难懂的条文,加以删改,让百姓一看就明白,不是更好吗?应当修订法律,务必让大家明了。”大定年间,金朝的法律经过修订,更加完善了。

  在对待少数民族方面,他是分别对待。对待北边的蒙古,金世宗认为是心腹之患,他经常派兵去“减丁”,就是消灭一部分精壮的男子,并且还修筑了壕边堡。保卫了中原文明不受侵害。

  对待西夏和高丽,金世宗一直保持睦邻友好的姿态,坚决不支持高丽权臣的叛乱。

  再就是金世宗重视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大定四年(1164)金世宗下令:“进士文优则取,勿限人数”(《金史·选举志一》)。大定六年(1166)开始置太学,学生最初只有160人,后发展到400人。大定十六年(1176)又设置府学十七处,有学生上千人。金世宗尤其注意培养女真贵族子弟,他派人把《论语》、《孟子》、《老子》等,都译成女真文字,供女真贵族子弟学习。他还挑选猛安谋克良家子弟,让他们在地方的学校学习,共有三千多人。大定十一年(1171),创设女真进士科。两年以后,又创设女真国子学,在各路设女真府学,聘请新科进士为教授。对女真贵族子弟承袭猛安、谋克的职位,金世宗要求他们要学会一种文字,即女真、契丹或汉字。这样,在大定年间,女真贵族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了。金世宗对状元、进士,不仅要求其有才,而且要求人品要好。他规定,状元品行不好的,要除名。对中状元的人,先要访察他在乡里的品行,品行好的,才能按状元的待遇对待。

  金世宗在作风上崇尚节俭。他对秘书监移刺子敬等说:“昔唐虞之时,未有华饰,汉惟孝文(汉文帝)务为纯俭。朕于宫室惟恐过度,其或兴修,即损(减少)宫人岁费以充之,今亦不复营建矣”(《金史·世宗本纪上》)。他说自己“从即位以来,服御器物,往往还是用旧的”。据说他吃的也比较俭省。一次他正在吃饭,女儿来了,他竟没有多余的饭菜给女儿吃。还有一次,太子詹事刘仲诲向金世宗请求增加东宫的收入和陈设。他不同意,并且说:“东宫收入已有规定,陈设也都有,为什么还要增加呢?太子生于富贵,容易养成奢侈的习惯,你们应当引导他崇尚俭朴。”他反对铺张浪费。对各地进贡的食品,他几次下诏罢止。他听说自己到各地住过的殿堂,都封闭起来,不让别人住了,认为这样做太无聊,就让臣下诏令,这些房屋仍然可以住人。

  他并以自己所穿的衣服为例说:“此服已三年未尝更换,尚尔完好,汝等宜识之”。

  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正月,金世宗病死于中都宫中的福安殿时,许多人都失声痛哭,悲声遍野。

  完颜雍死后的庙号世宗,谥号为仁孝皇帝。

  对于金世宗之死,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评价:他能尊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

  脱脱(元朝政治家,曾主持修《辽史》、《宋史》、《金史》)

  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盖自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盼盼,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之爱,颠危愁困,待尽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以底大顺,惜哉!

  四 兴陵状况

  金世宗即位并稳定了政权之后,将自己的父亲封为睿宗,从上京迁来陪葬太祖。其下葬的陵曰“景陵”。1986年5月,景陵的陵碑出土。出土时碑的底座已失,碑身还裂了两道缝。陵碑不算底座高2.10米,宽0.86米,厚0.25米,盘龙碑额上镌“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十个阴刻楷体大字,字内填朱砂,镀金粉,阳光下红底不断呈出金色。过去,人们认为明十三陵起始有朱砂碑,此碑的出土,把朱砂碑的历史提前了300年。现在,睿宗的陵碑立在金陵大宝顶之侧,很引人注目。

  后院着火,南方倒戈,海陵王南下在采石矶败于宋文官虞允文之手,被乱兵所杀。完颜雍坐稳了帝位,实行了符合实际的对内对外政策,保持了29年北方中国的安定局面,史称金世宗为“小尧舜”。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初二,完颜雍病死于福安殿,终年67岁。即位的皇孙金章宗完颜璟。根据他生前遗嘱,将他葬于太祖陵侧,称为兴陵。

  兴陵陪葬三人,一是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另两个是元妃张氏和元妃李氏。这三人都是金世宗未称帝之前娶的。最令金世宗缅怀不忘的当然是乌林答氏,他称帝后,尽管娶了许多妃嫔才人,但都不许称后,将皇后之位永为乌林答氏保留。

  当初为了不引起海陵王的怀疑,乌林答氏死时的埋葬是很草率的,没有向任何人告哀,也没举行必要的哀祷仪式。只是让自己的长女一个人在宛平县土鲁原找了一块僻静的墓地,草草地将乌林答氏的遗体埋葬了。每当想起此事,完颜雍都悲痛万分。1179年11月间,云峰山下的坤厚陵建成,金世宗下令将乌林答氏的灵柩迁至该陵。那天,金世宗率金廷百官出城,奉迎于柩前,金世宗登上灵车,扶柩恸哭,哀情切切,催人泪下。待安葬时,金世宗让乌要答氏亲生的太子完颜允恭步行拉着灵车。这天正赶上风雪交加,完颜允恭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孝心,拒戴雨具,衣尽沾湿,一步一步走了近50里,把母亲送到陵中,当时见者无不泪下。

  金世宗死后,金章宗便把乌林答氏、元妃张氏、李氏的遗骨都迁葬到了兴陵。

  金世宗大定朝经过20多年的悉心治理,国势日强,四邻安靖。史家评论是进入了“小康盛世”。金世宗标榜“仁政”,当时便有人称誉他是“小尧舜”。

  在整个金皇陵范围内最好辨识的就是睿陵和兴陵。大宝顶就是睿陵,小宝顶就是兴陵。当然这两个区域也是文物部门,工作最多的地方,勘探做的也多。所以也应该介绍一些勘探的结果。

  2001年4月,北京市文研所对皇陵区开始第1次发掘,首先在清代小宝顶(兴陵所在地)前布14个探方(T1、T13、T17),并清理了陵区内西北至东南向排水沟的入水口及出水口,石桥及石桥向北的神道,神道柱,汉白玉石雕踏道,神道两侧的四处台址,F1东大殿遗址啊,以及神道北端关帝庙遗址散水部分。通过钻探和试掘表明,其主陵区陵园建在早期冲击层上,地层主要成分为灰土和硕石,由于明代毁陵,清代修复,,晚期冲击层又覆盖在遗址,墓葬之上,加之大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以及农田改造等因素,是陵区构成极为复杂。

  为了探明地层关系,我们在主陵区内清代为金世宗修建的陵寝(俗称小宝顶)前较开阔的台地上,布南北正方向探方14个,编号为T1-T13和T17,其中在T1~T4,T7,北侧金代地层中发现两处建筑遗址。并发现清代碑楼及享殿遗址。在西北角下还叠加一条南北向石质台阶式墓道,疑是金世宗陵寝墓道。

  通过钻探和试掘表明,其主陵区陵园建在早期冲击层上,地层主要成分为灰土和砾石,由于明代毁陵,清代修复,晚期冲击层又覆盖在遗址,墓葬之上,加之大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以及农田改造等因素,使陵区构成极为复杂。

  钻探时,发现有墓室护墙痕迹,由夯土夹杂木炭铸成,并在明代扰乱层下发现有墓室内的夯土,上层为一层素土夯实,厚约0.2米,其下铺一层乱石块,乱石块儿之下铺素土和木炭。共发现8层素夯土,8层木炭层,至7.8-8米深时,建石条层面。该层面深度水平基本一致,并有一定的规律,初步分析应是人为铺设,是筑木用的石料。

  在清理中,与探方南侧深1.4米处房基下,发现一片鹅卵石和废弃的乱石层,应该为墓室上的堆积层。乱石南部发现一个直径13米的扰乱坑。考虑到此墓北侧是清代小宝顶,推测可能是清代修缮金世宗墓时,将宝鼎向北移动了一下,应是金世宗陵寝。因此清理工作到此结束,仍保留房上平面的清代大殿和碑楼基址遗迹。

  在清理T11南侧M4时,发现M4,目的偏北叠压着东西向的青白石条,为了探明M4与清白石条之间的叠加关系。向下进行了清理,发现这是一条南北,用石条构筑的墓道,通过墓道东西边沿的清理发现,墓道的构筑方法是先在墓道两侧挖土坑,残长17.5,宽5米,墓道上口,两侧横卧木板和石板护墙以防塌方。墓道全长12.8米。墓道内口宽2.9米,深3.3米。墓道东西两壁用青白石平铺错缝垒砌,最深处3.3米,共15层。台面儿十接口处,先凿出元宝形石槽,然后浇铸铁水,即元宝型铁锭(腰铁),长18厘米,宽8厘米。台阶石长65,宽23~25厘米。每层台阶,堑刻菱形花纹图案。台阶共19层,往北最底部紧接墓门处,则用青石铺沏,一段儿长3.3米的平底。

  墓门为仿木建筑结构,青白石雕刻门楼,现仅残留三分之一,通高4.5米,屋顶雕刻瓦垄,屋檐,椽和瓦当,瓦当雕刻有梅花图案,垂脊前端雕刻昂首的龙头。较为奇特的是龙头和垂己相接触榫卯结构,系龙头可以从垂脊下端取出,由此可见金代高超的石雕艺术和独具的匠心。掾下,有双抄单下昂五铺作斗拱三朵,膝下为栏额,门框及抱柱。栏额石无纹饰,残存长1,宽0.3米,门框宽0.15米,正面儿及两侧面儿剔刻缠枝牡丹纹,门框两侧为倭角方形抱柱,高2.35,宽0.35米,上面雕刻极为精美的高浮雕腾龙集云纹,龙纹雕刻雄健有力,生动洒脱,其中三条腿儿为五爪,右后腿儿为4爪。墓门无存,墓门前端,用纵排木封门,但被火烧毁,化成木炭堆积,仅存墓道底部数层。

  墓道南端东侧被打破,墓道内第一,二级台阶也被破坏,这一段年代较晚,应在在金末元初才修成。在墓道西侧1.6米处,发现两块儿长280,宽32,厚8厘米的铸铁板,其形制,大小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发掘时在墓道外西南侧发现一条西南向东北并向下倾斜的石槽,石槽总长约9米,是用花岗岩石凿刻成的单体石槽冰激而成的。每个石槽长约1.8米,宽0.5,厚0.4米,中心凿刻成宽0.2-0.3,深0.15米左右的沟槽,然后将每个石槽首尾顺接至石墓道上口。在墓道内仍然遗留有石槽,顺接到墓门位置。其中个别石槽上面还盖有石盖板,揭开木门外的石槽盖板,发现石槽内已有铁水浇筑凝成的铁锭,可见石槽是灌注铁水的,通道铁水一直灌注到墓门,最后一节石槽直至墓门。

  这个发现是比较新颖的,人们见过许多灌注铁水的陵墓,但是留下石槽的很少。

  这为兴陵又增添了价值

  | 原文载自《大房山下金皇陵》一书,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王德恒,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历史春秋网常务副总编辑。

未标明来源于“历史春秋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邮箱:6465372@qq.com;QQ:646537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