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诗,李白有一次认输
  • 林炎清秋
  • |
  • 历史春秋网

  崔颢流传下来的诗词不多,他属于单篇名世的诗人。其仅凭一首《黄鹤楼》足以碾压所有诗词名家,南宋诗论家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查慎行也曾在《初白庵诗评》中说:此诗为后来七律之袓,取其气局开展。

  不知何年何月,崔颢在还乡途中,途径武昌,登临黄鹤楼,极目远眺,烟波浩渺,仙人已经驾鹤远去,白云悠悠,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碧草青青,此时,诗人尚在辗转漂泊,路又在何方?故乡又在何方?不免触景生情,几多伤感,于是,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作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出生于河南开封的名门望族,据历史记载,他才华出众,但生性风流,诗风也浮艳。当时有名的学者李邕爱惜人才,他听闻崔颢有才,约见崔颢,但看了崔颢的《王家少妇》后非常不悦,说写的太轻浮,随把崔颢列入不雅文人的黑名单。旧唐书则说:崔颢,进士及第,有卓越的才华,却没有士大夫的德行操行,喜欢赌博饮酒,娶妻要选择貌美的,他喜新厌旧,前后离婚最少四次。

  一旦被名声所赘,仕途也就非常坎坷了,崔颢的《黄鹤楼》既有思乡情切,也有诗人对前途渺茫,世事沧桑的倾诉。

  古代文人喜欢在经过的风景胜地留下“到此一游”的墨宝,崔颢的名篇使黄鹤楼成为当时的网红楼,许多诗词大家也纷纷到网红地打卡,然而,这首千古绝唱,却一直未被超越。就连诗仙李白也甘愿认输。

  据说,李白登上黄鹤楼,但见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兴之所至,欲挥毫泼墨,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读罢,连声说妙,自叹不如。好友见其放下手中的笔,问:“先生怎么不写了?”李白回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人将这个言论再加以杜撰,说李白“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文人轶事真假难辨,不管怎样,李白是真心叹服,随即不复作黄鹤楼,而是去写《金陵凤凰台》了: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瀛奎律髓》说:太白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归田诗话》也说:崔颢题黄鹤楼,太白过之不更作。时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讥。及登凤凰台作诗,可谓十倍曹丕矣。盖颢结句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

  如此看来,即使模仿,李白也更胜一筹。

  有人说,李白的《鹦鹉洲》中“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两联,也是模仿《黄鹤楼》所作。由此可见,李白是真的稀罕崔颢的《黄鹤楼》。

  当然,对于对于黄鹤楼,李白亦情有独钟,他的离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尽情地书写了人间友情。

  而在贬谪途中写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人同问: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黄鹤楼中传来《梅花落》的笛声,如怨如诉,恍若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不禁倍感凄凉。

  优秀的艺术创作本来就是相互影响,相互督促,好的作品更是工力悉敌,有异曲同工之妙。

未标明来源于“历史春秋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邮箱:6465372@qq.com;QQ:646537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