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与民同在的出世和入世
  • 林炎清秋
  • |
  • 历史春秋网

  谢安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当时的东晋由三家门阀掌管,一个是司马氏,另一个是王氏,还有谢氏家族。刘禹锡的《乌衣巷》里面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王谢”就是指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的两大家族。

  谢安出身名门,从小就气度不凡,桓彝曾夸赞谢安“风采神态清秀明达”,谢安博学多才,善行书,通音乐,他性格沉着冷静,温和淡薄,对仕途毫无兴趣。最初,司徒府招谢安为佐著作郎,负责编修国史,他假装生病没去就任。

  那个时候,文人做隐士是一种潮流。生逢乱世,无论是以退为进还是避世保身,他们都是迫不得已。

  谢安隐居在会稽附近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闻人名僧纵情于山水,他们捕鱼打猎,吟咏诗赋,过着逍遥自由的生活。

  有一次外出游玩,泛舟大海,正巧遇上大风大浪,别人都胆战心惊,谢安却气定神闲,非常享受这种冒险的感觉,好友都钦佩谢安雍容不迫的气度。

  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担任吏部郎,谢安回信拒绝了他。谢安三番几次的婉拒征召,他的行为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有的大臣就上书告状说:“谢安的架子太大了吧?!”有人说:“这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啊!”

  时任宰相的司马昱说:“总有一天他会应召的。”司马昱也善于清谈,史称“清虚寡欲,尤善玄言”,他和谢安志趣相投,自然非常懂谢安。

  谢安的弟弟谢万担任西中郎将,总管守卫边疆的重任,谢家各门各户都拥有高官厚禄,谢安的妻子看到别人家的荣耀,心生羡慕,她不希望丈夫隐退,那样岂不是辜负了一身的才华,她问丈夫:“您以后不能像谢万他们这样了吧?”谢安说:“恐怕也避免不了啊!”由此可见,谢安对于自己的未来已经预见到了,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

  果然,谢万因为防守不得力被罢职,如果谢安再不出仕,整个陈郡谢氏有可能衰败,这关系到整个家族的生死存亡,于是他决定出山,这就是成语“东山再起”的来历。

  谢安前往桓温的大本营荆州赴任前,朝中公卿大臣都来送行,中丞高崧乘着酒兴和谢安开玩笑说:“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于卿何?”意思是:你多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在东山,百官议论纷纷,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百姓?而今百姓又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你呢?

  谢安笑而不答。《谢安传》中也记载了这段对话,谢安不是笑而不答,而是面有惭色。《世说新语》也记载有桓温问了谢安类似的话,而旁边的郝隆直接接过话讥讽谢安,而谢安不仅无法回答,同样面有惭色。

  谢安确实辜负了世人翘首以盼的热烈期待,不管哪个时代,不管是何原因,一个卓尔不群的人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如此,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谢安入职的第一份工作是桓温的司马,桓温之前一直很欣赏谢安,他迫不及待的来见谢安,在门外耐心地等谢安整理好衣冠才进去。

  桓温战功累累,独揽朝政十余年,可他在北伐时却惨败了,为了保全自己,他抢先一步把皇帝司马奕给废了,另立司马昱为帝,这就是简文帝。

  可是司马昱根本没有做皇帝的胆识,他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位时间很短就忧郁而死。临终前,简文帝立司马曜为皇太子,司马曜接着继承皇位。桓温入京朝见孝武帝司马曜,当时,满朝文武都担心桓温是来逼宫的。朝廷派了谢安和王坦之去迎接,在谢安的机智化解下,桓温不久就退回了姑孰,到死都没有再生事端。

  后来,司马曜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后,前秦与东晋的关系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几年后,淝水之战爆发。谢安作为东晋的总指挥,在此战中以八万兵力对抗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最终获胜,成就了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并为东晋赢得了数十年的和平时期。

  淝水之战的胜利,让谢氏的声望达到顶峰。当时司马道子专权,作为和孝武帝血脉关系最近的人,他的谗言与诽谤让谢安与孝武帝之间渐生嫌隙。

  和历史上诸多功名太盛的臣子一样,谢安遭到了孝武帝的猜忌。于是,谢安主动提出前往广陵,以此避开祸端。

  两年后,六十六岁的谢安病逝。安葬时,孝武帝为他举行隆重的礼仪,谥号文靖。

  简文帝司马昱曾经说:“谢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事实上,的确如此,谢安的出世与入世,相反而皆相成。

未标明来源于“历史春秋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邮箱:6465372@qq.com;QQ:646537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