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世无双:孔子论一个人的素养
  • 林炎清秋
  • |
  • 历史春秋网

  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令人心生向往。“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春秋时期,君子变为士大夫的统称,为官之人称君子,平民称小人。如,《春秋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此处君子,小人仍着眼于地位。后来,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即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人,真正意义上的君子,已与财富、地位无关,说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孔子认为,君子在团队中会和大家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谋求集体利益,小人则是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而相互勾结。所以说,团队中,顾全大局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君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其他人关系融洽,但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附和,遇到事情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做到是非分明。小人则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不考虑其他的问题。“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现在团体中会有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现象,其实是不利于集体良性发展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像大车没有安装木輗(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小车没有安装木軏(古代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怎么能正常行驶呢?

  重承诺,讲信用是一个人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老赖”,“车闹”、“机闹”、“霸座”等诸多违法失信不文明行为后,各行各业都已经将失信人列入黑名单,社会各界正在推动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未来,社会人的良好素养都会得到提高。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一定要算争的话就是比射吧!比射时,上堂射箭、射完下堂以及射后饮酒,都要作揖行礼。这样的争是君子之争。”真正的君子不提倡争斗,要争,也要有君子之风,礼让而得,公平竞争。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的学习文化知识,这样才能通达事理,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做离经叛道的事情了。知识渊博,更应该重视规范秩序,做个知书达理,懂得礼仪的谦谦君子。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会忧愁,不会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真正的君子内招反省,胸怀荡荡,所以不忧不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闲,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就是常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其实,某些时候锦上添花比雪中送炭更可贵,心胸狭窄的人见不得别人的成功,产生羡慕嫉妒恨,恨不得在人家背后绊一跤,插一刀,品德高尚的君子,则会慷慨的助一臂之力。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所谓君子,说出的话一定忠信而内心没有怨恨,身有仁义的美德而没有自夸的表情,考虑问题明智通达而话语委婉。遵循仁义之道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息。他那从容的样子好像很容易超越,但终不能达到他那样的境界。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君子之说,还有很多,能做到其中几个,一个人的素养和气质就熠熠生辉了。

未标明来源于“历史春秋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邮箱:6465372@qq.com;QQ:6465372

相关阅读